首 页 ┊信息公开法规 ┊信息公开年报 ┊信息公开指南 ┊依申请公开 ┊政府门户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  >> 市政府 >> 发展规划 >> 工作报告

德兴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

发布单位
德兴市人民政府 生成时间 2013-11-22 16:49: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
索 引 号: E25000-305-2013-000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   
 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12年工作回顾

2012年,是新一届政府完整履职的第一年,也是我市解放思想谋发展、改革攻坚破难题,全面拉开经济发展框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。一年来,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下行、问题困难挑战交织的局面,我们在上级党委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依靠全市广大人民,以科学发展为主旨,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“六个年”活动为主题,围绕建设全国百强,齐心协力,圆满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谱写了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、社会和谐的新篇章。

一年来,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:

(一)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

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。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2.1亿元,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12.5%。财政总收入25亿元,增长22.7%;乡乡财政过500万元,其中过亿元乡镇3个,泗洲镇突破4亿元大关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,增长30.1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.67亿元,增长16.6%。外贸出口9176万美元,增长12.4%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700元(预计),增长16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8367元,增长15%。

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。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7.99:60.15:31.86优化为7.26:60.8:31.94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.47%,提升了1个百分点;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8.8%;对驻市中央、省属企业的依赖进一步降低,其中德兴铜矿纳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了8个百分点。总部经济“从无到有”,总部企业达25家,年上交税收3000万元。

经济竞争实力显著增强。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 “源森茶油”获德兴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,连续9年被评为“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”,荣获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(市)、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、省级卫生城市、全省科技创新“六个一”工程先进市称号,泗洲镇、花桥镇入围全省百强乡镇,德兴市农业科技园成功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。

(二)发展方式有效转变,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

农业增产增效。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。粮食播种面积达29万亩,总产量10.11万吨,完成储存市本级储备粮350万公斤;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,总数达153家,合作社出资总额2000余万元;农业企业总数224家,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、总数达5家。农企品牌再获佳绩。品牌战略深入实施,“天之海”、“年年新”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,全市农业企业获省级著名商标15个。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。争取上级水利投入资金8000万元,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,建成黄柏中小河流治理工程,双河口中型水库、24座小(二)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73个水利冬修工程全面开工,新增解决5个乡镇16个村2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。农业开发扎实推进。土地治理水毁项目修复建设任务基本完成,1.3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或开工。

工业扩量提质。调园扩区力度加大。累计投资5.61亿元,全年融资贷款3.6亿元,完成征地1万亩,土地平整4500亩,收回闲置土地420亩,统筹推进道路管网、供水供电、入孵企业创业中心建设等各项工作,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,新落户企业20家,开工14家,完成工业固投40.6亿元,增长7.8%。产业培育进程加快。科学提出有色金属、黄金、硫氟化工、先进机械制造、食品医药等5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;食品和硫化工产业链进一步延伸;占据主导地位的有色金属产业继续保持增长,主营业务收入达46亿元。企业运行效益良好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.2亿元、增加值19亿元,分别增长25.2%、15.3%;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;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5户总数达23户,过1亿元企业2户总数达15户。

服务业日渐升温。旅游开发有力实施。“五区两园”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,全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、增长65%,旅游综合收入达13亿元、增长89%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。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服务业集聚区控制性规划基本完成,中国(德兴)窗帘大市场、汽车城等重大项目招商进展顺利。个私经济成效明显。私营企业达1136家,注册资金26亿元;个体工商户12403户,资金数额达171.7 亿元。

(三)发展基础全面夯实,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

重点项目实施有力。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“百日大会战”活动,启动实施116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264.7亿元,全年完成投资20.2亿元,新开工项目56个。其中,工业项目22个,完成投资8.3亿元;城建项目14个,完成投资5.3亿元;民生项目9个,完成投资4亿元;交通项目3个,完成投资1亿元。江铜(德兴)60万吨/年硫铁矿循环经济(一期)、源森茶油年产8000吨山茶油及万亩高产油茶基地、永达电器年组装500万只新能源电池、城市垃圾填埋场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等21个项目顺利竣工或投产。

城乡建设步伐加快。主城区建设掀起热潮。有力实施了德兴大厦、文化会展综合体、银鹿森林公园、福泰商业广场、教育园区、人民医院整体搬迁、城乡一体化供水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,完成了城市亮化、高速挂线绿化、农贸市场改造、南门和老城区骨干路网建设等工程。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。加大规划区内“两违”打击力度,城市建设更加规范,市容市貌管理进一步加强。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。主城区“一城三区”开始布局,城区面积拓展至10.6平方公里;特色集镇建设步伐加快,泗洲、昄大获省级生态乡镇;全市城镇化率达52.58%,提高了1.51个百分点。

保障要素显著增强。政策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。全年争取上级各类无偿项目资金8.9亿元;被列入世行贷款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县(市);铜精矿增值税计税价格系数调整正式获得批复,预计每年新增税收收入8000万元,可用财力增加2000万元。用地指标报批取得重大突破。全年报批土地14批次,成功争取各类用地指标3300亩。金融支持取得重大成效。全年项目融资总额突破10亿元;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0.49亿元,增长7.5%;贷款余额46.73亿元,增长14.2%;存贷比51.6%,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,其中新增存贷比达91.26%。

生态环境日益改善。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100万元,新建村点86个。农村垃圾收集率95%,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%,清洁工程获全省先进。实施植树造林3.9万亩,完成省计划任务的163.2%。依法否决环评审批项目33个,关停非法“十五小”和“新五小”企业27家。抓好福鑫养殖场等5个治理减排项目,顺利推进乐安河流域(德兴段)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。

(四)改革开放不断深入,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

各项改革纵深推进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进一步深化。市越剧团改制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查摸底工作全部完成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、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、财政专户清理整顿等工作有序开展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扎实推进。

对外开放成效明显。推进对外驻点招商,积极开展“德兴(台州)招商引资推介会”、 “浙企走进德兴对接会”等招商活动。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,实际利用内资20.93亿元,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。落实外贸稳定出口政策,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增至17户,实现外贸进出口9240万美元,增长12.79%。

基础设施日臻完善。德上高速竣工通车,合福高铁德兴段、新东线改造如期推进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1公里、县道升级改造10公里,德三线、古双线、汪黄线改造项目顺利施工。南外环、祝梧公路、高铁车站至德上高速连接线、高铁车站至三清山快速通道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。市财政投入300余万元,新购公交车8辆,优化公交线路,安装了公交GPS监控系统,修建公交车候车亭100余个。天然气管网、城区污水管网等项目有序推进。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开工,7个新农村电气化镇、61个新农村电气化村示范点建设达标验收。

(五)民生保障更加有力,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

全年投入民生事业资金14.72亿元,做成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。就业渠道明显拓宽。新增城镇就业8215人;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%,“4050”人员就业724人,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267万元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8%以内,新增转移劳动力10867人。保障体系不断完善。建立婚姻登记免费制度。优抚政策全面落实,发放抚恤补助金1155.75万元,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41.11万元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.9万人,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.68万人;城乡低保应保尽保,保障标准提高,发放城乡低保金3558.77万元、五保金193.35万元;社会救助力度加大,发放医疗救助、临时救助、救灾资金1483万元,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市。住房问题有效解决。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80套、公共租赁住房870套、城市棚户区改造396套,已基本建成960套;农村危房改造1105户、农垦危旧房改造1501套、林垦危旧房改造84套,完成危旧房改造1519户;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39户。扶贫移民统筹推进。完成省级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7个,实施水库移民扶持项目239个,发放移民直补资金847.86万元。

(六)社会事业协调发展,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

科技创新成效显著。成功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、江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,德兴吊瓜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列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,百勤集团成为上饶市首家国家“863”计划参与实施单位。组建市本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,申报国家专利20件、省级重点新产品4项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。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项目17个,获得扶持资金540万元。

各类教育协调发展。筹集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校建项目32个,新建校舍面积3.31万平方米,消除D类危房5972平方米。继续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;资助新考入大学贫困学生91人,帮助高校贫困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60人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提高0.4个百分点,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提高0.8个百分点,铜都中学被列为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。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工程,建成海口镇、绕二镇和黄柏乡长田等三所幼儿园。

文广事业深入推进。完成203个20户以下自然村直播卫星“村村通”建设,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大,古民居和古祠堂开始进入修缮与保护程序。外宣工作位居上饶市前列。

卫生事业快速发展。完成市妇保院整体搬迁,市人民医院迁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;继续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均等化,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8.2%,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6.1%,全市人均医保经费增加了126元;村级卫生所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启动;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实现常态化管理;尿毒症血透、儿童白血病、先天性心脏病实行免费救治,光明微笑工程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。

其它事业全面发展。和谐、文明、平安的社区氛围日渐形成,泗洲镇立新村被评为“全国法治示范村”。全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,荣获中国科协表彰。人口计生工作奋力争先,继续保持全省、上饶市先进,连续第9年荣获“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”称号。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提升,连续10年实现零安全事故。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。严厉打击刑事犯罪,命案侦破率100%,泗洲派出所荣获全国、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。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,85件信访积案基本得到解决。此外,民兵预备役、武警、应急、消防、残联、档案、物价、供销、物资、涉台事务、外事侨务、地方志、人防、防震减灾、老龄、关工委、民族宗教、工青妇、石油、通讯、邮政、保险、水文、气象、烟草专卖、住房公积金、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。

(七)行政效能不断提高,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

法治建设扎实推进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,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,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、议案、提案202件,答复率100%,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%。

效能建设深入开展。深入开展“改进干部作风、优化发展环境、狠抓工作落实”、“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”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,组织开展了行政机关乱作为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检查、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执法检查、涉农乱收费等一系列农民负担问题专项治理,行政效能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。

职能转变步伐加快。推行企业收费“一单清”,全年受理业务17651件。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,精简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40项、审批事项38项,精简率达26%。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,推进政务公开、村务公开和电子政务,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不断提高。

廉政制度严格落实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、工程建设、政府采购、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监管,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,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。

各位代表,一年的发展有目共睹,所取得的成就催人奋进。这是市委统揽全局、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协有效监督、鼎力支持的结果,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、奋力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,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、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届人士,向关心支持德兴建设的离退休老干部、老同志,向为德兴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驻市部队指战员、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德兴建设发展的同志们、朋友们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。一是经济总量还偏小。与全国百强县相比,我市在经济总量、质量、效益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,要加快赶超,压力更大。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还不快。采矿业占经济主要份额的格局没有改变,工业实力强的增长点不多;地方工业产业基础薄弱,入园企业数量少,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关系;农业产业化规模偏低,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,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;第三产业总量偏小,旅游产业仍处起步阶段,人气不旺。三是改善民生任务还很重。就业、住房、教育、卫生、社会保障、消费价格上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存在薄弱环节,资源、环境、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严重,“两违”控制和清理有待加强,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较大考验,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。四是干部队伍建设还不够。一些工作落实推进不力,一些部门服务大局意识不强,一些单位依法行政观念淡薄,干部主动作为、破解难题、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,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。以上这些问题,我们必须高度重视,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。

二、2013年主要任务

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学习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、上饶市“两会”精神,继续突出推进决战园区、招商引资、统筹城乡、旅游开发、环境优化、社会建设“六项重点工作”,以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上饶市平均水平为基本标准,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首要任务,深化改革开放,优化经济结构,坚持绿色发展,科学务实作为,朝着建设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奋力迈进,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。

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14%,达到140亿元;财政总收入增长20%,达到30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%以上、力争30%,达到130亿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%,达到38.72亿元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%,外贸出口增长10%,市属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增长13%,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%,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.38‰以内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及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在省、上饶市下达的指标之内。

实现上述目标,要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:

(一)突出主攻工业,奋力建设全国百强

今年,工业要实现“两个突破100亿元”,即实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,增长21.5%;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,增长24.7%;工业增加值25亿元,增长20%(可比价)。

着力做精园区。提高园区建设水平。推进调园扩区,加快园区土地平整、主次干道、供水供电供热、污水处理厂及管网、园区商贸服务配套项目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新增熟地1500亩以上,坚持入园项目投资强度150万元/亩以上,力争全年新上固投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。提高园区服务水平。简化办事程序,完善服务功能,优化有利于资本进入、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。

着力做大产业。有色金属产业上,依托资源优势,推进发展电解铜及其深加工产业,大力发展钼铼精深加工、新材料应用产业。黄金产业上,按照“一个上市公司、一个好品牌、一个大产业”的目标,加快推进金山金矿田资源开发,力争通过3—5年的努力,黄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。硫氟化工产业上,加快启动60万吨硫铁矿循环经济二期工程项目,全力引进硫氟化工产业配套项目,延伸产业链。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上,鼓励百勤集团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市场占有率,扶持源森红花茶油、天之海药业上市。扎实引进机械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项目,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布局。

着力做实企业。尽快投产一批。怡帘窗饰日产16万米转移印花窗帘布、永达科技年产3000万只LED手电筒和灯具、永达娱乐设备年产12万台麻将机整机、长兴钢化玻璃年加工315万平方米钢化玻璃、富兰克实业年产6000吨高强度复合型材、聚远光学年组装100万套望远镜、盛仕工贸年产40万个保温箱园艺桌椅和900万个箱包、瀚雨油茶年产5000吨山茶油、玲珑饰品年产200万套高级香皂花礼品等在建项目要在年内建成投产。尽快开工一批。立达年产1200万套空调压缩机零配件、泓德新能源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及延伸产品、万顺制冷科技年产6万吨试剂硫酸及2万吨制冷剂、格林客管业新型环保塑料建材、展宏药业年产50吨盐酸莫西沙星等项目要早日开工建设。加快年产10万吨电解锌、铜矿5号尾矿库、银山矿业8000吨技改、三和金业150吨/日冶炼技改等项目建设,倒排工期,如期推进。通过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,力争实现工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%以上。

着力做强乡镇。强化分类指导,支持发挥优势,壮大乡级经济总量。今年,要争取乡乡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,其中泗洲财政收入过5亿元,花桥、银城过1.5亿元,新营、香屯、新岗山过1亿元,海口过5000元,龙头山过2000元,黄柏过1500万元。发挥银城、新营、香屯的中心城区和产业优势,把银城建成新型商贸中心,新营建成服务业集聚区,香屯建成工业新城;泗洲建成德兴铜矿配套产业基地;花桥建成黄金产业基地;新岗山全力推进九都工业小区建设,完善集镇功能,加大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力度;海口重点在轻工业产品来料加工上取得突破;张村、黄柏、万村、李宅要在特色农业产业上有新突破,张村要重点发展果蔬产业,黄柏要做大做强优质生猪、油茶产业,万村要建成温泉养殖基地,李宅要扩大生态有机大米种植面积,共同打造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基地;龙头山、昄大、绕二要依托三清山、温泉等特有旅游资源,打造成为高端旅游休闲目的地。

(二)夯实“三农”基础,努力壮大现代农业

筑牢农业农村基础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力争向上争取水利投入资金突破1亿元,积极跻身第五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计划,全面完成双河口中型水库、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城市(新营段、银山段)防洪工程及水利冬修工程,开工建设昄大、海口乡镇防洪工程,完成城市防洪工程(香屯段)、新岗山、花桥乡镇防洪工程设计报批工作。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,完成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。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工程。推进祝家整体迁建工程。启动铜矿五号库和原矿区移民搬迁安置项目。抓好水利、气象、地震、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重点工程建设,提升农业农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。

提升农业科技水平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,重点推广良种良法,提高复种指数,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,总产量10万吨以上。加速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设,大力夯实农业技术研究示范转化平台、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服务平台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,逐步打造农业技术培训基地。

积极培育农业产业。油茶产业上,重点做响“红花油茶”品牌,新建高产油茶林1万亩以上,力争油茶总面积突破20万亩,总产值突破3亿元。中药材产业上,重点引导支持天之海等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,运营新模式,新增覆盆子种植1000亩以上。木竹加工产业上,改造22万亩低产毛竹林,建设15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,重点引导支持德畅、绿野等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,扩大市场占有率。蔬菜流通和加工产业上,重点支持东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扩大种植基地规模,畅通流通渠道,建立销售网络。花卉苗木产业上,支持大洲、荣兴公司选育优势品种,扩大基地面积,完成2000亩花卉基地建设。果蔬产业上,以张村蔬菜基地为核心,逐步打造蔬菜、杨梅、葡萄观光园和优质有机水果种植基地。同时,继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以上;支持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,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、省级2-3家,全市农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 11亿元,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60家以上。

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确保农民从政策性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。强化农民实用技能培训,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务工增加收入。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、经营“农家乐”等多种途径增加收入。加快开发式扶贫步伐,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个以上,扶贫搬迁移民800人以上。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稳步增加农民的红利、股金、租金等财产性收入。

(三)加快旅游开发,大力提升服务业比重

围绕服务业发展“一个突破、五个提高”目标,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。通过努力,力争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45亿元,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/3。

实施旅游大开发战略。加速推进“五区两园”重点旅游项目建设。抓好大茅山温泉旅游度假区、龙头山温泉旅游度假区、港首旅游服务区开发建设;完成凤凰湖景区一期环湖公路、和兴古街建设;完成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梧风峡谷游步道、双溪湖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;银鹿森林公园全面完工;完成国家矿山公园主碑广场、博物馆布展、游步道建设。推进旅游品牌创建,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要争创国家4A级景区和省(国家)级地质公园,启动银鹿森林公园、凤凰湖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申报工作。强化旅游市场营销,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配合,提升旅游影响力。力争全年增加旅游投入5亿元、旅游从业人员2000人,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16.5亿元。

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。大力推进城区中心商业区建设,加快推进福泰商业广场综合体项目,打造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城市商业集群。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,分类发展社区商业,创新社区商业新模式,积极推进铜都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、铜都饮食特色街、银城商业街等项目,聚丰农贸市场要申报为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。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、基层社标准化建设,完善农村商品配送网络,引导更多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。强化部门监管,开展市场专项整治,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,保障群众生命健康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业。综合运用行政、财政、金融、税收、土地等手段,合理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。以香屯为基地,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,扶持一批集运输、仓储、配送、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。加快新营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,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以物流业为突破口的总部经济,提高物流配送的市场化、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。

支持金融业做大做强。全力打造银法协助机制、银企融资项目库和“银园保”信用对接机制,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重点推进民生工程保险业务创新,大力发展“三农”保险。全力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,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证券、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。继续提高存贷比例,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,支持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,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以上,新组建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2家。

(四)统筹城乡建设,强力打造“一核两翼”

充分发挥银城“东连新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、西连香屯生态工业园区”的双向带动作用,实施“三地”联动,完善中心城区功能,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。

打造主城区三大功能区块。以银城老城区和南门新区为“核心”,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主题,综合改造老城区道路、停车场所等交通设施;科学布局商业网点,启动小型综合市场建设,努力打造“整洁、亮丽、秀美、宜居”的商住小区。以香屯和新营为“两翼”,加快香屯生态工业园建设,健全公共租赁住房、超市、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;积极推进窗帘大市场、家具软装交易市场、建材交易市场和汽车城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。

完善中心城区功能。改善城区交通,大力推进外环路改造、新区主干路网完善、聚远大道延伸段等基础路网工程,启动南外环建设工程;优化城区功能,稳步推进中央商务区、市民广场、公安业务用房、城区生活污水管网改造等城市配套功能工程;完善城市服务,全力推进民生工程,完成人民医院迁建、教育园区、保障房工程,启动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及老年公寓等项目。提升城市品味,加快推进城市景观工程,实施城区道路绿化、南门三条明渠、休闲广场改造和亮化二期工程等项目。

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,全面建成并运行数字化城管系统,实施精细化管理。优化市政管理模式,探索试行牛皮癣清洗、环卫保洁、绿地管养等社会化外包服务。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,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放、商铺经营、建筑垃圾处置等行为,巩固创卫成果。强化综合执法,“一核两翼”全覆盖,加大动态巡查和案件查处力度,彻底遏制土地非法交易和违法违规建设行为。

统筹推进中心镇建设。结合各地区位特点、产业布局、资源禀赋,按照“特色鲜明、宜居宜业、功能完善”的要求,推进泗洲、花桥、新岗山、龙头山等中心集镇建设。加快户籍、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,逐步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,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,向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转变。加快城镇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向农村的流动,推动农村经济发展。

加快重大交通和能源项目建设。加快推进合福铁路德兴段轨道铺设及站后工程,启动高铁德兴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力促九景衢铁路德兴段早日开工建设。全面完成新东线改造,开工建设德上高速龙头山出口至高铁德兴站公路、祝梧公路,加快推进南外环、高铁德兴站至昄大港首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。继续抓好县乡道升级改造、安保工程、自然村公路、危桥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工作。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项目。开工建设长田110KV输变电工程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,启动实施泗洲500KV输变电工程。

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。大力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。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工作,稳步推进农村道路、生活饮用水、住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新建新农村村点53个,农垦危房改造750户。加快推进中心镇和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建设,巩固和完善一批新农村建设点,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,推进村容村貌整治。

(五)呵护秀美家园,实现可持续发展

加强矿产和土地资源利用保护。积极争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,全力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试点工作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,全力守好耕地保有量26.97万亩、基本农田23.89万亩的耕地保护红线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,继续做好土地开发和增减挂项目,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,积极做好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试点工作。深入推进地质找矿战略行动。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,认真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,完成“一张图管矿”建设。

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。加快实施“森林城乡、绿色通道”工程,完成造林绿化3.36万亩,重点推进德昌高速新营、花桥挂线、凤凰湖环湖道路绿化,提高政府所在集镇进出口、主街道、单位庭院、校园、公共绿地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品位。加强森林资源管护,继续深化采伐制度改革,全面实行生态公益林禁伐。加大生态示范创建力度,积极争创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(市、区),年内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个、生态村2个。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巡查,完成县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点1个以上。

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。加强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监管,坚决关停取缔“十五小”、“新五小”等违法排污企业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、设备,鼓励清洁生产。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,启动实施原308厂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和乐安河流域(德兴段)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。

(六)深化改革开放,增添快速发展新动力

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继续巩固“七个系统”国有企业改制、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成果。推进教师职称评聘改革、农商行股份制改革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。扎实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及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。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。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,启动国有资产动态管理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,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。

提升对外开放水平。继续坚持领导带队招商,推动乡镇(街道)、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赴浙江、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,驻点招商。进一步强化对各乡镇(街道)、大茅山经济开发区、大茅山集团公司等16支招商小分队的调度管理,加大市直经济部门及社会力量的招商力度。全年力争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,实际进资24亿元,引进外资2200万美元,外贸出口1亿美元。

鼓励支持全民创业。完善和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,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,享受外商同等优惠待遇。鼓励民间投资创办各类创业基地。抓好金融服务体系建设,鼓励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现代服务业、新兴产业、涉农企业、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扶持,着力破解创业资金难题。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00户、私营企业280家以上,注册资本8.2亿元以上。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,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%以上。

(七)倾力民生事业,提升人民幸福指数

稳定和扩大就业。支持各类群体自主创业,鼓励和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、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。结合园区企业用工需求,落实就业扶持政策,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、农村转移劳动力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复退军人的就业服务,加强失业人员、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,努力推进就业、扶贫、助学等民生工程,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700人,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,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3200人,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800万元。
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.2万人,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.1万人,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.9万人,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.68万人,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.4万人,残疾人康复1260人。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。加快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。全面推进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,确保完成4687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。

提升社会救助水平。农村低保、城市低保和城镇“三无”特困群众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200元、400元和500元,农村五保户分散和集中供养月标准分别提高到220元和245元。全面落实优抚政策,及时发放各类优抚金,抓好重点安置对象安置工作。对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助。实行全市城乡居民遗体免费火化政策。

提高城乡居民收入。认真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,突出农民、企业职工、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,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。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和结对帮扶工作,增强困难户、经济薄弱村自我发展能力。按人均每月300元标准,提高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。

统筹各项事业发展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继续加大财政投入,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试点项目。大力发展卫生事业,认真抓好公立医院改革,全面完成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,积极推进村级卫生所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,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均等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,大力弘扬矿业文化、德文化和移民文化,做好江西矿冶博物馆布展陈列工作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,深入开展科技知识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校园活动,提高科技知识普及率。鼓励科技创新,大力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加快江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,完成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。继续保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国、全省先进。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重点,全力做好统计工作。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,促进军政军民融合发展。此外,统筹推进人事、编制、人防、气象、保密、档案、史志、残联、粮食、物资、供销、应急、科协、文联、工青妇、工商联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机关事务、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。

(八)推进平安法治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

加强基层基础建设。加强社区组织建设,完善居委会布局,推进网格化管理,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指导、社区依法自治、社会积极支持的管理体制,提高社区自治水平。整合资源,加速推进基层综治站所规范化建设,确保基层政法综治组织机构运作正常。增强服务功能,集中受理群众的合理诉求。

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。继续推动文明单位、文明社区、文明镇村创建活动,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。强化群众观念,克服遇事“拖、躲、捂、推”的惰性思想,把群众最关心的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。实施民主决策,完善以村(居)民会议和村(居)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,健全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机制。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,加强社区、社会组织、驻社区单位、社区家庭的横向联系,提高群防群治水平。

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,加强非煤矿山、危化品、交通、建筑工地、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治理,全力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。加强矛盾隐患排查调处,完善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“三调联动”工作机制。积极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,降低社会稳定风险。加强应急机构队伍建设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。

(九)加强自身建设,打造高效廉洁政府

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的要求,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、江西省、上饶市有关会议精神,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。

推进依法行政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。认真做好代表、委员议案提案办理工作。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,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。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、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制度,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依法。扎实开展“六五”普法工作,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。

提高行政效能。在作风建设上“动真格”,督查、暗访、问责相结合,坚决整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;在客商服务上“零距离”,全程代理、首问负责相结合,坚决营造高效便捷、宁静生产发展环境;在行政执行上“重督办”,现场办公、定期调度相结合,坚决完成重点工程、重点项目、重点工作目标任务;在会风文风上“求精简”,统筹安排、合并压缩相结合,坚决开短会、讲短话、少发文、发好文。

坚持廉洁从政。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,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。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支出,力戒铺张浪费,保障公共资源高效节约使用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、重点资金支出监管和跟踪审计。加强法制化、制度化监管重点领域、重要岗位,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。切实履行“一岗双责”,做到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

各位代表!回顾过去,我们万众一心、拼搏奋进;展望未来,我们信心百倍、斗志昂扬!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,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。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,以更加昂扬的斗志,更加务实的作风,更加高效的工作,朝着建设全国百强县目标奋力迈进,为德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!

 


 
 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本页
 
 
版权所有:中共德兴市委、德兴市人民政府
主办单位: 德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:德兴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办公室